跳至主要内容

积极跟进北部都会区发展工作

(可按这里收看整个立法会答问会的手语翻译短片。)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社会应为落实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创造有利条件,她已督促相关政策局跟进发展策略多项关键工作,包括开拓更多土地、把部分政府部门搬进北部都会区、扩充和兴建医院等。   林郑月娥今日在立法会出席行政长官答问会时表示,发展策略要在20年内落实,土地开发程序必须大幅精简,当局会向立法会提出修订多条相关法例。而为有效整合审批土地,当局会研究以混合模式发展创科用地,并考虑采用「双信封制」招标方式批地予大型创科企业,吸引高端制造业和科研机构落户香港。   她概述关键工作进度时说,按运输基建先行的理念,特区政府已在工作层面与深圳市政府讨论发展策略中五个建议铁路项目的其中三个跨境项目。她计划稍后到访深圳与市领导交换意见。在香港方面,运输及房屋局正着手研究连接洪水桥和前海的铁路在港方路段沿线增设车站的位置,至于北环线北延支线,已要求港铁公司今年内提交支线的技术和财务建议。   她又指,当局会在区内开拓更多土地作房屋、创科和商业发展,涉及额外600公顷土地和多达18万个住宅单位。发展局已将当中的新田科技城和罗湖/文锦渡综合发展枢纽两个区域纳入去年10月展开的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新界北新市镇和文锦渡的规划及工程研究范围;至于另外两个区域,即扩大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至尖鼻咀、流浮山及白泥,以及扩大古洞北新发展区至马草垄,相关研究会在今年内展开。此外,发展局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把古洞北新发展区内约三公顷的商贸及科技园用地改划作房屋发展。   林郑月娥说,相对于过往的新市镇发展,当局更重视北部都会区的就业机会。除新田科技城,北部都会区内的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享有与前海一湾之隔的地利,可发展成商业和现代服务业中心。她已指示政府担当先行者,把部分无地域限制的政府部门搬进北部都会区,带动发展,创造就业。   发展局已在古洞北新发展区选定可发展综合政府大楼的土地,政府产业署会于今年首季完成研究,敲定迁往北部都会区的政府办公室。房屋协会也率先配合,在位于粉岭的北部都会区区域办事处拨出空间,与数码港合作成立全港第一个房地产技术共享工作室,今年内招募初创企业进驻。   她又提到,早前与医院管理局主席和行政总裁会面,双方原则上同意在北部都会区扩充或兴建三间医院。其中,北区医院扩建工程已经展开,2028年完工后将额外增加1,500张病床。古洞北医院预计会成为北部都会区的中心医院,初步估计最少提供1,600张病床。食物及卫生局也正研究增加建议的洪水桥医院病床数目至2,000张以上。政府也计划在北部都会区拨地发展私家医院。   林郑月娥又说,北部都会区重视城乡共融、发展与保育共存。为确定分别位于南生围、三宝树和蚝壳围的三个湿地保育公园、沙岭/南坑自然生态公园,以及香港湿地公园扩展部分的范围和管理模式,及评估有关措施对创造环境容量的成效,环境局正筹备今年内开展顾问研究。   环境局另外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启动指定红花嶺郊野公园的法定程序。保安局今年第二季会开放原属禁区范围的沙头角码头,容许旅行团在指定区域观光购物或乘船前往荔枝窝、吉澳等旅游景点,并计划今年年底前就进一步开放中英街以外的沙头角墟谘询市民。
http://dlvr.it/SGytn4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细味乡情 乡郊办推公众项目

环境保护署辖下乡郊保育办公室推出活「昔」新「乡」活动,鼓励市民探索香港偏远乡郊地区,体验村落的人情味,与自然生态为友。   此项目是庆祝香港特区成立25周年的活动之一,内容包括摄影及短片创作比赛和网上导赏团。   其中,摄影及短片创作比赛以「留得住的过去」为题,让市民透过镜头发掘和表达香港乡郊地区自然独特一面,从而提升大众对乡郊保育的意识。比赛设小学组、中学组和公开组,即日起至7月11日接受报名,得奖作品将在设于中环街市的「捉得到的未来」展览中展示。   网上导赏团主题为「看得见的现在」,即日起可在网上报名参与。在资深导游带领下,市民可于线上游览荔枝窝、沙罗洞、深涌和谷埔,了解香港乡郊地区源远流长的文化和不同自然生态。 http://dlvr.it/SNQY7h

食卫局欢迎首批产品在已简化的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注册审批流程下获批准在内地上市

    食物及卫生局(食卫局)今日(十二月三十一日)欢迎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药监局)公布在已简化的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注册及销售的审批流程下获批准在内地上市的首批产品。     自广东省药监局在今年八月公布关于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注册及销售的审批流程的安排后,特区政府一直与内地有关当局保持紧密联系,并积极向香港中成药业界推广有关措施。获批准在内地上市的首批产品共有三项,其中两项产品在香港制造及注册,另外一项产品则在澳门制造,亦有在香港注册。     食卫局局长陈肇始教授表示:「特区政府十分感谢中央政府及广东省药监局对香港中医药发展的大力支持,令有关措施得以顺利推展。特区政府欣悉自广东省药监局于二○二一年九月正式开始接受注册申请后,短时间内已有香港中成药产品受惠于有关措施,获广东省药监局批准在大湾区注册以供在内地销售。广东省药监局正在陆续处理更多申请,预料将有更多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可透过有关措施在大湾区注册及销售,大大缩短审批时间及简化程序。有关措施能便利香港中成药制造商开拓市场,长远亦能为香港中成药『走出去』创造优良条件。」     为推进大湾区中医药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二○二○年九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当中与香港相关的主要措施包括:以香港发展首家中医医院为契机,成立大湾区中医医疗联合体和中医医院集群;推动香港中医师在内地公立医疗机构执业;充分发挥香港中药检测中心的优势,发展成中药检测和质量控制科研的国际中心;以及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的注册审批流程等。     另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二○二○年十一月公布《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委托广东省药监局开展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的进口注册流程的工作。广东省药监局于二○二一年八月二十七日发布关于简化在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注册审批流程的公告。经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批准注册而在香港使用五年以上的传统外用中成药的注册持有人,可透过简化流程,向广东省药监局提交注册申请,成功获审批的中成药可在内地销售。   完 2021年12月31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9时32分

青年委员自荐计划展开招募

第五期青年委员自荐计划招募工作展开,参与委员会数目为15个,下月15日截止申请。   15个委员会包括大屿山保育基金谘询委员会、中药研究及发展委员会、古物谘询委员会、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香港物流发展局等。每个委员会的委任名额为两名。   年龄介乎18至35岁,诚心为社会服务、对有关政策范畴有一定认识、分析和沟通能力良好的青年可自荐为委员。   自荐计划申请表和详情载于民政事务局网页,申请人须以不多于600字的文字或不长于三分钟的影片或录音,以中文或英文阐述自己适合获委任为委员的原因。评审小组会举行面试;视乎实际申请数目,评审工作将于第四季完成。   民政事务局表示,目前为止,获委任至谘询及法定组织的青年担任约440个职位。谘询及法定组织青年成员整体比例已从2017年年底的7.8%升至去年年中14.8%,非常接近本届政府订下15%的目标。 http://dlvr.it/SK3g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