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全力提升香港抗疫能力

主席:   我首先感谢李慧琼议员提出致谢动议,亦感谢主席今天的特别安排,让我可以在议员发言前,先就特区政府对疫情的研判和抗疫工作的进展,以及就特区政府寻求中央政府协助的目前情况,在这里向大家汇报。   特区政府一直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以动态清零为目标,所用的策略和方法在过去两年多成功地遏止了第一至第四波疫情。现时面对的第五波疫情在去年12月底开始,由于Omicron比其他病毒株更具传播力,在短时间内感染人数急速上升,由上星期(2月6日)单日约200宗,急升至近期每日过千宗。疫情的发展急速和凌厉,大大超出了特区政府几方面的承受能力,包括:(一)超出了检测能力;(二)超出了隔离设施的数量;及(三)对治疗确诊者设施的负荷能力制造了莫大的压力等。   另外,由于出现入境内地的香港跨境货车司机确诊,近几天一度影响了蔬菜供应,使价格波动。特区政府已即时就食物供应与内地相关当局跟进,亦感谢广东省及深圳当局即时作出弹性安排,以尽量不影响香港的鲜活食品的供应。   因应第五波疫情急速发展,特区政府动员全力应对,多管齐下以围堵病毒,提升社区检测和污水检测能力,早发现传播源头、围堵、加强个案追踪、围封强检等。对外,我们实施了更严谨的地区性航班熔断机制,并同时禁止了九个疫情严峻的国家的航班来港,严格执行外防输入政策。至于内防扩散,我们迅速地收紧了社交距离措施,关闭表列处所,限制堂食,以阻截社区扩散的风险。这些措施是新冠病毒病发生两年多以来,前所未有的快速、果断及严厉。   另一方面,我们加快疫苗接种,至今已有84%人口接种了第一剂疫苗。随着「疫苗通行证」即将于2月24日实施,我们相信疫苗接种率会进一步提高。至于长者这个高风险群组,政府动用外展医疗团队到安老院舍为长者检查,以加快及提高接种率,保护长者,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接种。至于儿童方面,政府已于2月15日将接种科兴疫苗年龄降低至三岁的儿童,并从各方面积极鼓励儿童接种。   为了提供更多空间隔离病情较轻的确诊人士,防止因疫情大规模爆发而瘫痪本地医疗系统,特区政府把竹篙湾检疫中心改作社区隔离设施。政府亦已推行「居安抗疫」计划,安排合适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家居检疫,并自2月10日起设立24小时电话热线,加强对「居安抗疫」的人士及同住家人的支援。我们亦实施了确诊病人分流新措施,把有限的治疗资源重点放在病情严重及长者和儿童的确诊者。   在社区检测方面,无论我们做围封强检、强制检测或快速抗原检测,以至一般形容为普及社区检测的愿检尽检,又或者在大厦围封、小区围封,每一项措施都涉及人力、物力,与时间竞赛。因此政府采用精准、针对性的原则,把我们有限的检测资源用得更加有效。从数字上我们可以看到,例如自第五波疫情开始至今,我们进行了104次围封强检,检测人数逾15万,我们找到的确诊个案有525宗,占检测人数约0.34%。这个比率比过往做过的非针对性的普及社区检测远高很多,显示集中、针对性的检测在现有的检测能力限制下是一个有效益的方法。   政府已竭尽全力提升检测能力,由过往每日检测十万次,至2月基本上我们已提升至20万次。当马鞍山体育馆的火眼实验室成立后,特区的检测能力于3月可进一步提升至每日30万次。同时,我们现正大量采购快速抗原检测包作为辅助性的检测工具,快速检测的好处是市民可以自行检测,而且准确度很高。但面对疫情爆发性的数字,这些检测能力仍不足够。   特区政府要全力提升香港的抗疫能力,因此向中央提出协助请求。我感谢中央快速回应,并于上星期六在深圳召开了疫情交流会。双方同意现时因Omicron的传播速度极快,令到香港在资源及设施等方面出现承受能力的困难,大家同意要尽快处理这些樽颈问题。   特区政府向中央提出的五项协助请求包括:(一)派内地专家协助香港进行病理排查和分析工作;(二)提升香港的检测能力;(三)协助建设检疫和隔离设施;(四)提供快速抗原测试套装;以及(五)提供病床、抗疫设施的家具、口罩、保护装备等抗疫物资供应。出席的代表包括国务院港澳办、国家卫健委、广东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都表示很愿意在各方面提供协助。同时,中央及广东省会采取措施,充分保障香港特区的鲜活食物、蔬菜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内地和香港特区共同成立专班,针对性解决问题。   按照行政长官指示,特区政府已成立五个工作小组,包括:(一)流行病学专家工作小组,由食物及卫生局局长负责,会连同卫生署和医院管理局及本地专家与内地专家对接有关协助香港进行病理排查和分析工作;(二)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工作小组,由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负责,工作亦包括统筹全港的社区检测设施及配套工作;(三)援建社区隔离及治疗设施工作小组,由发展局局长负责,工作包括在香港物色地点增设相关设施;(四)医疗物资保障工作小组,由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负责,工作包括协调由内地供应大量快速抗原测试包、病床、隔离及治疗设施的家具、口罩、保护装备等所有抗疫物资有序到港,并分配至相关部门、机构及居民使用;以及(五)确保其他由内地供港物资供应工作小组,由运输及房屋局局长负责,工作包括协调有关鲜活食物、蔬菜和生活必需品等的供港货运具体安排。   行政长官委派我统筹有关工作,包括各负责局长与内地相关部门对接,订立工作目标和方案,尽快落实所有工作。内地和特区都知道快的重要性,双方亦会以实施一项、执行一项、推出一项的目标,尽快以阶段性将有关工作做到到位,我亦相信我们很快就会见到这些事项逐步落实。随着内地援港的人手和资源陆续到位,政府将有更大能力扩大检测的范围和目标,令我们切实做到及早发现、围堵、隔离、有效风险管控,阻截传播链,向确诊者提供有效治疗,保障生命。   主席,特区政府上下一心,竭尽所能,全面抗疫,以动态清零为目标,让市民可以早日回复正常生活。抗疫需要全民参与,各自作出贡献。现在全社会必须认清一个唯一敌人,这就是病毒。我们要把精力放在建设和加强抗疫能力,不分化、不内耗,共同团结起来,调动各方资源和全民参与,我们必能胜利。   我将会聆听各位议员的意见,然后在这节辩论结束时再作重点回应。多谢主席。   (以上是政务司司长李家超2月16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行政长官2021年施政报告致谢议案辩论(第一节:走出疫境)的致辞全文)
http://dlvr.it/SK42xG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细味乡情 乡郊办推公众项目

环境保护署辖下乡郊保育办公室推出活「昔」新「乡」活动,鼓励市民探索香港偏远乡郊地区,体验村落的人情味,与自然生态为友。   此项目是庆祝香港特区成立25周年的活动之一,内容包括摄影及短片创作比赛和网上导赏团。   其中,摄影及短片创作比赛以「留得住的过去」为题,让市民透过镜头发掘和表达香港乡郊地区自然独特一面,从而提升大众对乡郊保育的意识。比赛设小学组、中学组和公开组,即日起至7月11日接受报名,得奖作品将在设于中环街市的「捉得到的未来」展览中展示。   网上导赏团主题为「看得见的现在」,即日起可在网上报名参与。在资深导游带领下,市民可于线上游览荔枝窝、沙罗洞、深涌和谷埔,了解香港乡郊地区源远流长的文化和不同自然生态。 http://dlvr.it/SNQY7h

食卫局欢迎首批产品在已简化的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注册审批流程下获批准在内地上市

    食物及卫生局(食卫局)今日(十二月三十一日)欢迎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药监局)公布在已简化的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注册及销售的审批流程下获批准在内地上市的首批产品。     自广东省药监局在今年八月公布关于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注册及销售的审批流程的安排后,特区政府一直与内地有关当局保持紧密联系,并积极向香港中成药业界推广有关措施。获批准在内地上市的首批产品共有三项,其中两项产品在香港制造及注册,另外一项产品则在澳门制造,亦有在香港注册。     食卫局局长陈肇始教授表示:「特区政府十分感谢中央政府及广东省药监局对香港中医药发展的大力支持,令有关措施得以顺利推展。特区政府欣悉自广东省药监局于二○二一年九月正式开始接受注册申请后,短时间内已有香港中成药产品受惠于有关措施,获广东省药监局批准在大湾区注册以供在内地销售。广东省药监局正在陆续处理更多申请,预料将有更多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可透过有关措施在大湾区注册及销售,大大缩短审批时间及简化程序。有关措施能便利香港中成药制造商开拓市场,长远亦能为香港中成药『走出去』创造优良条件。」     为推进大湾区中医药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二○二○年九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当中与香港相关的主要措施包括:以香港发展首家中医医院为契机,成立大湾区中医医疗联合体和中医医院集群;推动香港中医师在内地公立医疗机构执业;充分发挥香港中药检测中心的优势,发展成中药检测和质量控制科研的国际中心;以及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的注册审批流程等。     另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二○二○年十一月公布《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委托广东省药监局开展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的进口注册流程的工作。广东省药监局于二○二一年八月二十七日发布关于简化在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注册审批流程的公告。经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批准注册而在香港使用五年以上的传统外用中成药的注册持有人,可透过简化流程,向广东省药监局提交注册申请,成功获审批的中成药可在内地销售。   完 2021年12月31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9时32分

青年委员自荐计划展开招募

第五期青年委员自荐计划招募工作展开,参与委员会数目为15个,下月15日截止申请。   15个委员会包括大屿山保育基金谘询委员会、中药研究及发展委员会、古物谘询委员会、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香港物流发展局等。每个委员会的委任名额为两名。   年龄介乎18至35岁,诚心为社会服务、对有关政策范畴有一定认识、分析和沟通能力良好的青年可自荐为委员。   自荐计划申请表和详情载于民政事务局网页,申请人须以不多于600字的文字或不长于三分钟的影片或录音,以中文或英文阐述自己适合获委任为委员的原因。评审小组会举行面试;视乎实际申请数目,评审工作将于第四季完成。   民政事务局表示,目前为止,获委任至谘询及法定组织的青年担任约440个职位。谘询及法定组织青年成员整体比例已从2017年年底的7.8%升至去年年中14.8%,非常接近本届政府订下15%的目标。 http://dlvr.it/SK3g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