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留意家居渠管状况 阻病毒入侵

疫情下,人人行多步,保护自己,保护家人,除了保持家居环境清洁,确保渠管健康至为重要。市民家居抗疫期间,必须留意室内排水渠管是否健康、隔气弯管能否正常运作,防止病毒入侵。今次,我特别邀请屋宇署的同事讲解隔气弯管健康的重要,以及如何确保它们运作正常。   阻隔臭气和病毒进入室内   隔气弯管连接住宅单位的卫生设备,在排水系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屋宇署屋宇测量师王书韵介绍说,所有排放污水的卫生设备,例如洗手盆、洗碗盆、地台去水口、坐厕、浴缸、企缸、洗衣机等,均须设有隔气弯管。隔气弯管的作用是透过贮水形成水封,阻隔排水渠管内的臭气和病毒由渠管进入室内。   地台去水口较易被忽略   虽然浴室及厨房卫生设备因日常生活而经常使用,其隔气弯管内的水封一般不会出现乾涸情况,但地台去水口却较易被忽略,它们通常设于厨房、洗手间和浴室内,如果长时间没有使用,或忘记定期注入清水,隔气弯管内的水封会逐渐蒸发,失去阻挡臭气和病毒入屋的功效。   每周注水到隔气弯管   王书韵表示,若浴室关门时开了抽气扇,会造成负气压,而隔气弯管又乾涸的话,臭气和病毒便有机会从地台去水口抽进室内,因此市民应养成习惯,每周在家中的地台去水口注入约半公升清水,确保隔气弯管正常运作。这习惯在疫情期间尤其重要。   她亦建议,市民需要经常检查渠管。如发现渠管出现渗漏、破损、淤塞或发出臭味,便要马上安排合资格的注册承建商检查和维修。另外,业主不应擅自非法改动任何排水渠管,尤其是隔气弯管及反虹吸管/反虹吸气阀。因为当楼上楼下冲厕时,排水管内会产生虹吸效应,有机会将隔气弯管内的水吸走,臭气和病毒便会进入室内。反虹吸气阀的作用与反虹吸管相同,防止水封因虹吸效应而被抽走的情况发生。如需更换洗手盆、洗碗盆、洗衣机的隔气弯管时,必须购买附有反虹吸气阀的隔气弯管。   改动主要渠管 须向屋宇署申报   此外,香港家庭把浴缸改为企缸的情况十分普遍,市民在更换时,切记需要安装隔气弯管。王书韵提醒市民,切勿因改动厨房或浴室间格而擅自改动渠管。如要改动主要渠管或分支渠管,例如竖设新渠管,则须按小型工程监管制度,委任合资格的注册承建商施工和向屋宇署申报。   继续举办楼宇安全网上讲座   过去一年多,屋宇署举办了多场楼宇安全网上讲座,为公众、业界、业主立案法团及物业管理公司介绍渠管健康的知识。同事亦获邀出席多场民政事务总署协办的大厦管理课程,为参加者提供渠管健康讲座。署方会继续举办楼宇安全网上讲座,有兴趣参与的人士,请前往屋宇署Facebook专页留意最新资讯。   去年,屋宇署制作了排水渠管维修你要知小册子,并拍摄了多套有关渠管健康的宣传短片,并翻译成九种语言,方便少数族裔人士收看。   社区隔离设施继续火速施工   另外,目前疫情严峻,感谢中央全力支援,以及中联办的大力协调,发展局带领工务部门与承建商一直紧密合作,全港八个由中央援建的社区隔离及治疗设施继续火速施工。有赖施工团队日以继夜,风雨兼程地赶工,发展局组成的工务部门专业团队在现场作紧密协调,位于青衣的社区隔离设施在短短七日内极速完成,于3月1日由承建商交付予特区政府,提供约3,900张应急隔离床位,并随即投入运作。   前新田购物城用地已完成平整工程,用作隔离的组合屋也在组装中,可望成为第二个投入服务的社区隔离设施。   上下一心 群策群力   纵使疫情严峻,发展局和工务部门定当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全力以赴去完成建设任务,尽快让其他地点的设施陆续落成启用,纾缓社区隔离及治疗的压力,尽快稳控疫情。   (以上是发展局局长黄伟纶3月6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   短片
http://dlvr.it/SL9FJF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细味乡情 乡郊办推公众项目

环境保护署辖下乡郊保育办公室推出活「昔」新「乡」活动,鼓励市民探索香港偏远乡郊地区,体验村落的人情味,与自然生态为友。   此项目是庆祝香港特区成立25周年的活动之一,内容包括摄影及短片创作比赛和网上导赏团。   其中,摄影及短片创作比赛以「留得住的过去」为题,让市民透过镜头发掘和表达香港乡郊地区自然独特一面,从而提升大众对乡郊保育的意识。比赛设小学组、中学组和公开组,即日起至7月11日接受报名,得奖作品将在设于中环街市的「捉得到的未来」展览中展示。   网上导赏团主题为「看得见的现在」,即日起可在网上报名参与。在资深导游带领下,市民可于线上游览荔枝窝、沙罗洞、深涌和谷埔,了解香港乡郊地区源远流长的文化和不同自然生态。 http://dlvr.it/SNQY7h

食卫局欢迎首批产品在已简化的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注册审批流程下获批准在内地上市

    食物及卫生局(食卫局)今日(十二月三十一日)欢迎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药监局)公布在已简化的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注册及销售的审批流程下获批准在内地上市的首批产品。     自广东省药监局在今年八月公布关于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注册及销售的审批流程的安排后,特区政府一直与内地有关当局保持紧密联系,并积极向香港中成药业界推广有关措施。获批准在内地上市的首批产品共有三项,其中两项产品在香港制造及注册,另外一项产品则在澳门制造,亦有在香港注册。     食卫局局长陈肇始教授表示:「特区政府十分感谢中央政府及广东省药监局对香港中医药发展的大力支持,令有关措施得以顺利推展。特区政府欣悉自广东省药监局于二○二一年九月正式开始接受注册申请后,短时间内已有香港中成药产品受惠于有关措施,获广东省药监局批准在大湾区注册以供在内地销售。广东省药监局正在陆续处理更多申请,预料将有更多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可透过有关措施在大湾区注册及销售,大大缩短审批时间及简化程序。有关措施能便利香港中成药制造商开拓市场,长远亦能为香港中成药『走出去』创造优良条件。」     为推进大湾区中医药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二○二○年九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当中与香港相关的主要措施包括:以香港发展首家中医医院为契机,成立大湾区中医医疗联合体和中医医院集群;推动香港中医师在内地公立医疗机构执业;充分发挥香港中药检测中心的优势,发展成中药检测和质量控制科研的国际中心;以及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的注册审批流程等。     另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二○二○年十一月公布《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委托广东省药监局开展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的进口注册流程的工作。广东省药监局于二○二一年八月二十七日发布关于简化在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注册审批流程的公告。经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批准注册而在香港使用五年以上的传统外用中成药的注册持有人,可透过简化流程,向广东省药监局提交注册申请,成功获审批的中成药可在内地销售。   完 2021年12月31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9时32分

青年委员自荐计划展开招募

第五期青年委员自荐计划招募工作展开,参与委员会数目为15个,下月15日截止申请。   15个委员会包括大屿山保育基金谘询委员会、中药研究及发展委员会、古物谘询委员会、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香港物流发展局等。每个委员会的委任名额为两名。   年龄介乎18至35岁,诚心为社会服务、对有关政策范畴有一定认识、分析和沟通能力良好的青年可自荐为委员。   自荐计划申请表和详情载于民政事务局网页,申请人须以不多于600字的文字或不长于三分钟的影片或录音,以中文或英文阐述自己适合获委任为委员的原因。评审小组会举行面试;视乎实际申请数目,评审工作将于第四季完成。   民政事务局表示,目前为止,获委任至谘询及法定组织的青年担任约440个职位。谘询及法定组织青年成员整体比例已从2017年年底的7.8%升至去年年中14.8%,非常接近本届政府订下15%的目标。 http://dlvr.it/SK3g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