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发挥中医药优势 同心抗疫

李应生会长(香港中医中药界联合总会会长)、陈永光主席(香港中医中药界联合总会主席)、苏彰德主席(中医药发展基金谘询委员会主席),各位传媒朋友,各位市民:   我首先要特别感谢主办单位和各位中医药业界朋友一同出席齐心抗疫---中医药遥距诊疗计划的新闻发布会,与大家一同见证这项由食物及卫生局全力支持、中医药发展基金全额资助、香港中医中药界联合总会统筹的抗疫特别支援计划,动员中医师为在家居隔离的2019冠状病毒病确诊患者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中医药是香港医疗体系的重要部分。我衷心感谢中医药界一直同心同德,配合政府的防疫抗疫策略。特别是在第五波的抗疫战中,中医药全方位广泛深度参与,在疫情的预防、治疗以至复康的全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在第五波疫情初期,我不止一次和中医药业界开会,他们表达热烈的支持,希望可以做一些工作帮助战胜疫情。   预防    首先是预防方面,中医药对维持健康,预防疾病的理念有深刻的认识,而中医药业界一直透过不同途径向市民推广治未病以至防疫抗疫的知识和具体方法,在基层健康层面守护市民健康,事实上,他们在这个记者会前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为了全面支援中医药界,特区政府透过中医药发展基金预留资金,并优先审批与防疫抗疫有关的项目,包括资助及推动中医药界向市民广泛推广中医药防疫知识、举办感染控制培训项目、资助中医诊所提升感染控制设备、资助及鼓励中医药业界善用科技采用遥距诊疗模式等。随着中医药业界深化参与抗疫工作,以及有更多市民受惠于中医药的疗效,近日社会对中医药防疫抗疫工作非常关注,市民亦非常欢迎,亦对使用中医药的信心提高了,对中医药的需求亦非常殷切。   治疗    中医药亦在分层分流治疗机制之中扮演重要角色。早于2021年年初,医院管理局在社区治疗设施及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推出住院病人中医特别诊疗服务。这服务我自己亲自去看过,并跟中医师和病人亲自了解过。那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服务,为住院病人提供中医药治疗,发挥中西医协作在抗疫治疗的优势,展示了整个医疗界别,不论中医西医,均同心抗疫。   在社区隔离设施方面,特区政府透过医管局分发抗疫中成药予接受隔离人士;而医管局亦特别设立免费中医谘询服务热线,由注册中医师解答有关中医药使用的问题,提供专业支援以协助市民正确用药。   第五波疫情严峻,对安老院舍的影响甚大,医管局迅速牵头,透过大学、中医药业界、中医学会及非政府机构等社区中医服务提供者动员参与安老院舍中医诊疗服务,为确诊的安老院舍院友及院舍职员提供遥距中医诊症或外展中医服务,让留在安老院舍的年长轻症患者,能及时接受中医药治疗,从而纾缓公立医院的压力,至今已有160多间院舍参加,诊疗次数超过3,200次。   除了上述在治疗设施、隔离设施及安老院舍的参与外,很多在家居隔离及检疫的人士亦极需要我们关顾。为了更有效支援家居隔离及检疫人士,特区政府早前亦已开始在抗疫物资包中加入抗疫中成药,全覆盖地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作用,而今日正式公布的齐心抗疫---中医药遥距诊疗计划,亦正正希望为在家隔离患者提供专业中医药支援。计划将资助中医师为在家隔离的病患提供免费中医遥距诊症及中药配送服务,让患者可以及早得到中医药的治疗。我在此要特别感谢香港中医中药界联合总会李应生会长及陈永光主席,迅速响应特区政府的呼吁,动员香港中医药业界主要集中于私人市场的人才和资源,促成这项计划。我亦藉此机会感谢中医药发展基金谘询委员会苏彰德主席特事特办,领导委员会加快审议拨款,让有关计划获得基金全额资助。   此外,特区政府近日得到国家支持,可以广泛分发国家捐赠及支援特区政府采购的抗疫中成药,至今已经安排陆续分发近120万盒。抗疫中成药广受市民欢迎,可见市民对中医药的信心显著提升。   复康    最后一环就是复康,中医药在复康方面有莫大优势,能减少后遗症及降低复阳率。医管局早于2020年4月推出中医门诊特别诊疗服务,在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为出院病人或完成隔离人士提供中医药复康服务。疗程共有十次。我曾亲身到中医诊所了解,听过有关解说和看过相关数据。服务广受市民欢迎,疗效显著,而且十次诊疗费用全免。在第五波疫情下,需要复康诊疗的人数激增,服务需求急剧上升,平均每天均有数百名新增需要复康诊疗的人士参与服务。   结语    特区政府会尽全力抗击疫情,我们会继续用好中央支持,奋力遏制疫情,致力保障市民的生命和健康。我特别要再一次感谢中医药业界积极响应政府的呼吁,不同团体发起不同形式的遥距诊症,以及义诊、赠药活动,支援受疫情影响的香港市民。特区政府会继续与中医药界携手合作,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治全过程的优势和作用。只要中医药界以至整个医疗界别同心协力,我有信心在中央支持下、在中医药业界大家团结一致下,并在市民配合下,香港定能早日战胜疫情!   多谢大家!   (以上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3月21日出席齐心抗疫---中医药遥距诊疗计划新闻发布会的致辞全文)
http://dlvr.it/SM5Nhm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细味乡情 乡郊办推公众项目

环境保护署辖下乡郊保育办公室推出活「昔」新「乡」活动,鼓励市民探索香港偏远乡郊地区,体验村落的人情味,与自然生态为友。   此项目是庆祝香港特区成立25周年的活动之一,内容包括摄影及短片创作比赛和网上导赏团。   其中,摄影及短片创作比赛以「留得住的过去」为题,让市民透过镜头发掘和表达香港乡郊地区自然独特一面,从而提升大众对乡郊保育的意识。比赛设小学组、中学组和公开组,即日起至7月11日接受报名,得奖作品将在设于中环街市的「捉得到的未来」展览中展示。   网上导赏团主题为「看得见的现在」,即日起可在网上报名参与。在资深导游带领下,市民可于线上游览荔枝窝、沙罗洞、深涌和谷埔,了解香港乡郊地区源远流长的文化和不同自然生态。 http://dlvr.it/SNQY7h

食卫局欢迎首批产品在已简化的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注册审批流程下获批准在内地上市

    食物及卫生局(食卫局)今日(十二月三十一日)欢迎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药监局)公布在已简化的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注册及销售的审批流程下获批准在内地上市的首批产品。     自广东省药监局在今年八月公布关于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注册及销售的审批流程的安排后,特区政府一直与内地有关当局保持紧密联系,并积极向香港中成药业界推广有关措施。获批准在内地上市的首批产品共有三项,其中两项产品在香港制造及注册,另外一项产品则在澳门制造,亦有在香港注册。     食卫局局长陈肇始教授表示:「特区政府十分感谢中央政府及广东省药监局对香港中医药发展的大力支持,令有关措施得以顺利推展。特区政府欣悉自广东省药监局于二○二一年九月正式开始接受注册申请后,短时间内已有香港中成药产品受惠于有关措施,获广东省药监局批准在大湾区注册以供在内地销售。广东省药监局正在陆续处理更多申请,预料将有更多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可透过有关措施在大湾区注册及销售,大大缩短审批时间及简化程序。有关措施能便利香港中成药制造商开拓市场,长远亦能为香港中成药『走出去』创造优良条件。」     为推进大湾区中医药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二○二○年九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当中与香港相关的主要措施包括:以香港发展首家中医医院为契机,成立大湾区中医医疗联合体和中医医院集群;推动香港中医师在内地公立医疗机构执业;充分发挥香港中药检测中心的优势,发展成中药检测和质量控制科研的国际中心;以及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的注册审批流程等。     另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二○二○年十一月公布《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委托广东省药监局开展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的进口注册流程的工作。广东省药监局于二○二一年八月二十七日发布关于简化在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注册审批流程的公告。经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批准注册而在香港使用五年以上的传统外用中成药的注册持有人,可透过简化流程,向广东省药监局提交注册申请,成功获审批的中成药可在内地销售。   完 2021年12月31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9时32分

青年委员自荐计划展开招募

第五期青年委员自荐计划招募工作展开,参与委员会数目为15个,下月15日截止申请。   15个委员会包括大屿山保育基金谘询委员会、中药研究及发展委员会、古物谘询委员会、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香港物流发展局等。每个委员会的委任名额为两名。   年龄介乎18至35岁,诚心为社会服务、对有关政策范畴有一定认识、分析和沟通能力良好的青年可自荐为委员。   自荐计划申请表和详情载于民政事务局网页,申请人须以不多于600字的文字或不长于三分钟的影片或录音,以中文或英文阐述自己适合获委任为委员的原因。评审小组会举行面试;视乎实际申请数目,评审工作将于第四季完成。   民政事务局表示,目前为止,获委任至谘询及法定组织的青年担任约440个职位。谘询及法定组织青年成员整体比例已从2017年年底的7.8%升至去年年中14.8%,非常接近本届政府订下15%的目标。 http://dlvr.it/SK3g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