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疫情明显受控 踏上复常之路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随着社区感染情况趋缓,政府得以如期分阶段调整各项限制措施,推动社会有序回复正常运作。她说,复常之路来之不易,应对疫情,政府仍未松懈,希望社会继续支持抗疫工作。   以下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4月28日在网上发表的文章:   在中央的全力支援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全面提升了本地的抗疫能力,加上社会各界通力合作,本港第五波新冠疫情逐步受控,阳性检测个案数字自3月初达峰后呈持续下降趋势,复活节假期后亦无出现明显反弹,让特区政府可如期自4月下旬分阶段调整各项限制措施,推动社会有序回复正常运作。纵然疫情回稳,为与内地通关创造条件,特区政府定当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策略,竭力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尽量减少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疫情发展   本港第五波疫情爆发至今,共录得1,190,437宗阳性检测个案,当中包括9,069宗死亡个案。阳性检测个案的单日呈报数字曾在3月初一度高达70,000多宗,随后持续下降,自3月26日起跌至四位数,自4月15日起跌至三位数,到近日录得300至400宗。此外,各项辅助监测疫情的指标,即污水监测病毒量、围封强检阳性比率和社区检测阳性比率均呈向下趋势。   长者在这波疫情所受影响尤深。累计死亡个案的年龄中位数是86岁,超过九成个案均为65岁或以上长者。超过五成为居于院舍人士;超过九成个案有已知长期病患情况;超过七成没有接种任何新冠疫苗。   继续落实「三减」、「三重」、「一优先」策略   过去一个月,由我担任主席的跨部门督导委员会暨指挥中心除继续密切监测疫情外,亦按内地专家意见全面落实「三减三重一优先」的策略,即减少感染、减少重症、减少死亡,以及就重点人群、重点机构和重点区域采取更精准、有力及具针对性的措施,并把支援长者列为优先工作。   特区政府痛定思痛,为了加强保护长者,连同医院管理局以至社会各界在过去数月努力不懈,用好中央支持,结合中西医药治疗,并成立由劳工及福利局常任秘书长领导的工作小组,全面理顺照顾院舍长者的防疫措施。其中在4月初投入服务、位处启德邮轮码头可提供约1,200张病床的长者暂托中心,更汇集了两所大学的中西医学科、两间非政府福利机构、一个私营医疗集团的医疗人员和社会福利署直接招聘的内地照顾员,全方位照顾确诊长者,缔造一个医社、公私营合作的极佳例子,提升收治及救治病人的能力。   一连三日全城自我快测行动   凭借中央在供港医疗物资的大力支持,特区政府在4月首周顺利向全港270多万个家庭派发300万份防疫服务包,其后在4月8日至10日发起全城自我快测行动,呼吁全港市民一连三日每天善用防疫服务包内的快速抗原测试剂进行快测,并就阳性结果上报卫生防护中心的网上申报系统。特区政府感谢市民积极响应,是次行动整体上达致三个目的,即更好掌握本地感染情况、从社区揪出更多隐性传播链,从而安排适切隔离和治疗,以及让市民更习惯应用快速抗原测试,加强防疫意识。   由于长者接种疫苗比率仍不理想,为加强推动长者恒常自我监察身体状况,从而一旦感染后便可及早获得适切治疗,特区政府自4月初向所有70岁或以上长者于社区检测中心及流动采样站提供免费核酸检测服务,并由4月19日起至5月底通过不同途径(包括地区康健中心及地区康健站、长者健康中心等)向长者免费派发快速抗原测试套装。   逐步恢复常态   随着本地社区感染情况趋缓,特区政府如期落实我在3月21日公布的各项措施,在妥善管控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有序恢复社会及经济活动:   (a) 学校自4月19日起分阶段恢复面授课堂。为加强保障校园卫生和师生健康,除要求校方做足防护措施外,特区政府亦在现阶段要求学校全体教职员和学生须每天完成快速抗原测试,取得阴性结果才可回校;   (b)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如期在4月22日开考。为确保今年为数共约50,000名考生在安全环境下安心应考,特区政府连同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和学界加强预防措施,并把考试时间表压缩至三星期;在要求所有考生和考务人员每天考试前进行快速抗原测试、取得阴性结果方可进入一般试场的同时,特区政府在竹篙湾社区隔离设施设立特别试场,供正接受强制检疫及确诊的考生应考;   (c) 首阶段放宽社交距离措施自4月21日起落实,以回应市民和各行各业的殷切诉求。首阶段包括容许餐饮处所恢复晚市堂食(另要求员工每三天进行一次快速抗原测试);重开大部分早前关闭的处所,即室内及户外体育处所、健身中心、美容院及按摩院、公众娱乐场所(包括电影院)、游乐场所、游戏机中心、活动场所及宗教处所;容许恢复不超过30人的本地游(如所有游客在出团当天先进行快速抗原测试,人数限制可放宽至100人);调整在公众地方进行聚集的人数上限由两人改为四人,并解除早前禁止涉及两户以上的人士在私人地方进行多户聚集的规定;及   (d) 由4月1日起撤销对九个国家的地区性航班熔断机制,并在实行外防输入措施的前提下,理顺曾在任何海外地区逗留的香港居民的登机、检疫及检测安排;以及宣布由5月1日起容许非香港居民从海外地区入境香港,并适度调整个别航线熔断机制。   疫苗接种的最新情况   提升疫苗接种率仍是特区政府抗疫的重要手段。虽然12岁或以上市民的第一针接种率已超过九成、第二针接种率亦将达九成,但现时接种了第一剂疫苗的3至11岁群组和70岁或以上人士的比率,分别只为六成多和七成多,远低于其他年龄组别。特区政府会继续重点推动一长一幼尽早接种疫苗,包括在4月26日正式开展疫苗到户接种服务,派出外展医护团队上门为已登记的70岁或以上未曾接种疫苗的长者和因疾病或残疾而行动不便的人士接种疫苗;展开新一阶段院舍疫苗接种工作,务求尽快把现在的首针七成多比率推高至九成;加强为学童提供多元化、便利的疫苗接种途径;以及严格推行「疫苗通行证」,即4月底要求进入相关处所人士要已接种两剂疫苗,到5月底则提高至三剂。   其他主要防控疫情及相关措施按时序列于下表:   日期 事件 4月2日 特区政府联同过万名义工开始上门派发防疫服务包,并于4月7日至13日在全港各区设立89个补漏拾遗派发站 4月7日 中央派遣的第五批内地疫情防控专家到港 4月8日至10日 特区政府呼吁全港市民一连三日每天进行快速抗原测试,并于24小时内呈报阳性个案 4月8日 特区政府经参考专家建议后宣布,已接种三剂科兴或复必泰疫苗的60岁或以上人士,在接种最后一剂疫苗至少三个月后,可接种第四剂疫苗 4月11日 卫生署通知使用医健通的私家医生可通过特设网上平台申请取得两款新冠口服药;截至4月26日已有超过200名医生列入可用药名单 4月13日 为防止病毒外溢,旅客经由陆路出入境管制站或香港国际机场离境前往内地或澳门时,须接受的额外快速核酸检测改以鼻咽拭子收集检测样本(原以鼻腔和咽喉合并拭子采样) 4月14日 已接种两剂科兴疫苗满三个月的3至11岁儿童可接种第三剂科兴疫苗 4月19日 中央援港竹篙湾社区隔离设施第一阶段交接,提供约1,000个房间,涉及约2,000个床位;余下设施其后会陆续交付,整个项目将合共提供约7,000个房间,涉及约14,000个床位 4月19日 特区政府推出「康复纪录二维码」供曾感染2019冠状病毒病人士下载,以进入「疫苗通行证」相关处所 4月19日 首批190多剂阿斯利康预防新冠抗体药抵港,医院管理局预计会供先天免疫力弱人士和移植病人使用 4月23日 卫生署设立新热线电话(1830 111),连同原有的两条热线电话(2125 1111 和 2125 1122),解答市民查询2019冠状病毒病的相关事宜 支援企业回复元气,保障员工就业   自特区政府在3月18日公布2022 保就业计划的初步框架后,不少立法会议员和相关业界表示大力支持,但也同时提出额外诉求。在聆听各方意见后,我在4月7日公布2022保就业计划完善版,引入优化措施,包括:取消合资格获取工资补贴的雇员月薪上限;容许雇主选择以2020保就业计划数据或2021年第四季实际聘用人数为合资格获取工资补贴的雇员人数上限;容许受第五波疫情影响较微的行业也可申请工资补贴,但以100名员工为限(由剔除名单,修订为受限名单);涵盖兼职员工、临时员工,以及有强积金户口的自雇人士和65岁或以上雇员。随着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在4月12日通过430亿元拨款,计划将由4月29日起接受申请。   此外,属第六轮防疫抗疫基金下的临时失业支援计划,至4月12日截止申请日共收到超过470,000个申请,至今计划已向101,000名合资格人士发放一笔过10,000元的补贴。   复常之路来之不易,社会须继续支持抗疫工作   本港第五波新冠疫情爆发至今历时四个多月,从2、3月的惊涛骇浪到4月的曙光渐露,确是一段艰辛的旅程。然而,面对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未见明显止息,加上本港确诊个案每日仍有数百宗,特区政府绝不松懈,市民亦不应掉以轻心,让我们继续用好中央支持,贯彻落实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措施,进一步稳控疫情,推动社会有序复常,确保市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并重振香港作为连通海内外的重要桥梁角色和枢纽地位!
http://dlvr.it/SPNkG5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细味乡情 乡郊办推公众项目

环境保护署辖下乡郊保育办公室推出活「昔」新「乡」活动,鼓励市民探索香港偏远乡郊地区,体验村落的人情味,与自然生态为友。   此项目是庆祝香港特区成立25周年的活动之一,内容包括摄影及短片创作比赛和网上导赏团。   其中,摄影及短片创作比赛以「留得住的过去」为题,让市民透过镜头发掘和表达香港乡郊地区自然独特一面,从而提升大众对乡郊保育的意识。比赛设小学组、中学组和公开组,即日起至7月11日接受报名,得奖作品将在设于中环街市的「捉得到的未来」展览中展示。   网上导赏团主题为「看得见的现在」,即日起可在网上报名参与。在资深导游带领下,市民可于线上游览荔枝窝、沙罗洞、深涌和谷埔,了解香港乡郊地区源远流长的文化和不同自然生态。 http://dlvr.it/SNQY7h

食卫局欢迎首批产品在已简化的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注册审批流程下获批准在内地上市

    食物及卫生局(食卫局)今日(十二月三十一日)欢迎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药监局)公布在已简化的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注册及销售的审批流程下获批准在内地上市的首批产品。     自广东省药监局在今年八月公布关于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注册及销售的审批流程的安排后,特区政府一直与内地有关当局保持紧密联系,并积极向香港中成药业界推广有关措施。获批准在内地上市的首批产品共有三项,其中两项产品在香港制造及注册,另外一项产品则在澳门制造,亦有在香港注册。     食卫局局长陈肇始教授表示:「特区政府十分感谢中央政府及广东省药监局对香港中医药发展的大力支持,令有关措施得以顺利推展。特区政府欣悉自广东省药监局于二○二一年九月正式开始接受注册申请后,短时间内已有香港中成药产品受惠于有关措施,获广东省药监局批准在大湾区注册以供在内地销售。广东省药监局正在陆续处理更多申请,预料将有更多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可透过有关措施在大湾区注册及销售,大大缩短审批时间及简化程序。有关措施能便利香港中成药制造商开拓市场,长远亦能为香港中成药『走出去』创造优良条件。」     为推进大湾区中医药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二○二○年九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当中与香港相关的主要措施包括:以香港发展首家中医医院为契机,成立大湾区中医医疗联合体和中医医院集群;推动香港中医师在内地公立医疗机构执业;充分发挥香港中药检测中心的优势,发展成中药检测和质量控制科研的国际中心;以及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的注册审批流程等。     另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二○二○年十一月公布《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委托广东省药监局开展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的进口注册流程的工作。广东省药监局于二○二一年八月二十七日发布关于简化在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注册审批流程的公告。经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批准注册而在香港使用五年以上的传统外用中成药的注册持有人,可透过简化流程,向广东省药监局提交注册申请,成功获审批的中成药可在内地销售。   完 2021年12月31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9时32分

青年委员自荐计划展开招募

第五期青年委员自荐计划招募工作展开,参与委员会数目为15个,下月15日截止申请。   15个委员会包括大屿山保育基金谘询委员会、中药研究及发展委员会、古物谘询委员会、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香港物流发展局等。每个委员会的委任名额为两名。   年龄介乎18至35岁,诚心为社会服务、对有关政策范畴有一定认识、分析和沟通能力良好的青年可自荐为委员。   自荐计划申请表和详情载于民政事务局网页,申请人须以不多于600字的文字或不长于三分钟的影片或录音,以中文或英文阐述自己适合获委任为委员的原因。评审小组会举行面试;视乎实际申请数目,评审工作将于第四季完成。   民政事务局表示,目前为止,获委任至谘询及法定组织的青年担任约440个职位。谘询及法定组织青年成员整体比例已从2017年年底的7.8%升至去年年中14.8%,非常接近本届政府订下15%的目标。 http://dlvr.it/SK3g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