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吸引顶尖人才 凝聚创科力量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本届政府锐意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把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在吸引人才上,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年度配额将倍增,当局并正探讨扩展非本地毕业生留港或回港就业的安排。   以下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5月26日在第20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论坛的视像致辞文本: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我很高兴以视频方式参与第20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论坛。论坛汇聚了中央和省市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一起探讨如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分享真知灼见与成功经验。论坛成功举办,我要首先感谢国家科技部和深圳市政府的精心安排。由于我离任在即,我想藉此机会就香港近年的创科发展,衷心感谢国家科技部的鼎力支持,以及王志刚部长对香港科研能力的认同;我也要感谢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和深圳市领导支持把科技合作和支援青年创新创业的工作分别纳入粤港、京港、沪港和深港的高层合作平台。    本届政府自2017年上任以来,对推动创新科技发展可说是不遗余力;我们锐意配合国家去年3月公布的十四五规划,把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为此,我们全方位缔造有利于创科发展的生态环境,而这次论坛的主题---吸引顶尖人才,支持先进研究和开发,凝聚创科力量,是至关重要的元素。    这些年来,特区政府在创科发展的策略和举措,以至香港在创新科技取得的成就,已经赢得国际社会的肯定,例如在《2021年世界数码竞争力排名》,香港位居亚洲之首、世界第二,当中科技方面的表现更为世界第一。在人才方面,香港在《2021世界人才竞争力报告》中,「人才准备度」为全球第一。    政府资源投放在培育人才和吸引海内外人才落户香港扮演重要角色。过去五年,我们投放了史无前例的1,500亿港元,涵盖基建设施、基础研究、人才培训、科普教育、成果转化、投资初创等。其中,我们的创科旗舰项目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是一个环球科研合作中心,由国际著名大学的顶尖研究人员与香港的本地大学一起进行最先进的科研,已成功吸引了七间本地院校和研发机构,以及30多间来自11个经济体的世界级大学和科研机构设立共28家研发实验室,包括北京大学、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及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人才是推动创科发展的关键。香港的创科实力雄厚,我们拥有五所全球100强的大学,不但培育了优秀的创科人才,取得科研突破,更扶植了大量初创企业和独角兽,推动创科发展。我们一直双管齐下,壮大香港的创科人才库,既通过资助研究生计划及支援创科企业培育本地人才,也同时加大力度吸引海内外科研人才来到香港。    在吸引人才方面,科技人才入境计划便利海外和内地科技人才来港从事研发工作,为他们实施快速处理安排。去年6月,我们又推出杰出创科学人计划,资助大学吸引国际著名创科学者来香港参与教学研究工作。在第一和第二轮计划下,60多位杰出学人会带领研究团队陆续来港。    我们也在去年完成检视人才清单,更清晰阐明部分专业的领域,涵盖医疗和健康护理科学、微电子等领域的专才。我们也会进一步把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年度配额增加一倍,吸引世界各地的优才来港工作。我们正探讨扩展非本地毕业生留港或回港就业的安排,把香港的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分校也包括在其中,促进大湾区人才流动。香港科技园公司会跟这些院校合作,在院校的大湾区分校建立孵化中心网络,便利培训初创人才,并提供援助。    在推动创科发展的过程中,中央的支持是香港最强大的后盾。早于2017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作出批示,让中央财政科研基金「过河」,其后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更作出配合。例如国家科技部去年9月推出一系列惠港新措施,大大促进了创科人才的流动,包括扩大国家科技计划对港开放、允许香港的青年学者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欢迎香港科技人士和专家加入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和进入不同的专家库、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对香港开放共享机制等。近年,我们更获得中央和不同省市政府开放了不少科研项目和资助计划给香港的研发人员。    全赖中央部委及各个内地省市的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在加强与内地的创科合作和促进科研要素流动等方面进展良好。内地省市的创科合作伙伴一直与我们强强联手,拓展更紧密、更深入、更高层次的创科协作,促进科研要素的流动,并取得实质的进展。近一点的当然是深圳市、广东省,以至与我们作为邻居的大湾区其他城市,远一点的还有上海市和北京市。至于中国科学院,更是一直不遗余力支持香港的创科发展,与香港的大学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关系,一起推进最高新的研究项目,现在已经与我们成立了22个中科院联合实验室。    在推动研发方面,十四五规划提出瞄准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而香港有多位世界级权威专家,拥有雄厚的科研根基。为了更好发挥香港的优势并且配合国家的发展,我们会在落马洲河套区的港深创科园设立InnoLife Healthtech Hub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聚焦生命健康领域的研发和环球科研合作。InnoLife科研中心将以16所与生命健康相关的InnoHK实验室和八家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基础。    我记得王志刚部长在2018年9月访港后表示,香港社会良好的创科氛围前所未有。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从人才、资金、技术、科研、参与国家研发等多个层面,推动创新科技的协作与发展,加速经济转型,发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达致前所未有的成就。    最后,我谨祝这一届大会和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http://dlvr.it/SR5Z57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食卫局欢迎首批产品在已简化的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注册审批流程下获批准在内地上市

    食物及卫生局(食卫局)今日(十二月三十一日)欢迎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药监局)公布在已简化的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注册及销售的审批流程下获批准在内地上市的首批产品。     自广东省药监局在今年八月公布关于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注册及销售的审批流程的安排后,特区政府一直与内地有关当局保持紧密联系,并积极向香港中成药业界推广有关措施。获批准在内地上市的首批产品共有三项,其中两项产品在香港制造及注册,另外一项产品则在澳门制造,亦有在香港注册。     食卫局局长陈肇始教授表示:「特区政府十分感谢中央政府及广东省药监局对香港中医药发展的大力支持,令有关措施得以顺利推展。特区政府欣悉自广东省药监局于二○二一年九月正式开始接受注册申请后,短时间内已有香港中成药产品受惠于有关措施,获广东省药监局批准在大湾区注册以供在内地销售。广东省药监局正在陆续处理更多申请,预料将有更多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可透过有关措施在大湾区注册及销售,大大缩短审批时间及简化程序。有关措施能便利香港中成药制造商开拓市场,长远亦能为香港中成药『走出去』创造优良条件。」     为推进大湾区中医药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二○二○年九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当中与香港相关的主要措施包括:以香港发展首家中医医院为契机,成立大湾区中医医疗联合体和中医医院集群;推动香港中医师在内地公立医疗机构执业;充分发挥香港中药检测中心的优势,发展成中药检测和质量控制科研的国际中心;以及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的注册审批流程等。     另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二○二○年十一月公布《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委托广东省药监局开展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的进口注册流程的工作。广东省药监局于二○二一年八月二十七日发布关于简化在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注册审批流程的公告。经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批准注册而在香港使用五年以上的传统外用中成药的注册持有人,可透过简化流程,向广东省药监局提交注册申请,成功获审批的中成药可在内地销售。   完 2021年12月31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9时32分

防疫基金向客运业提供补贴

因应第五波疫情和社交距离措施,本地及跨境客运业的经营环境受到沉重打击。政府透过第六轮防疫抗疫基金向运输业提供补贴,协助业界应对当前经营压力。   就本地非专营公共巴士、学校私家小巴、本地出租汽车、跨境巴士、跨境出租汽车、的士和红色小巴,合资格登记车主可获每辆车一笔过三万元非实报实销补贴。运输署会发信通知车主申领补贴详情,并在完成核实车主提交的资料后一至两个月内以自动转帐形式发放补贴。   公共小巴(专线)服务客运营业证持有人也可获每辆绿色小巴一笔过三万元非实报实销补贴。截至昨日,运输署收到159份申请,涉及3,188辆绿色小巴,该署已陆续向申请获批的持证人发放补贴。   街渡方面,合资格营办商可就每艘用于街渡航线的船只获发一笔过两万元非实报实销补贴,运输署已陆续发信通知各街渡营办商有关补贴的安排。   至于跨境渡轮,每艘合资格船只的营办商可获一笔过50万元非实报实销补贴。海事处已致函通知营办商,并会在完成核实对方提交的资料后陆续发放补贴。   查询可发电邮至运输署或海事处,或致电2547 1312联络后者。   http://dlvr.it/SMm23w

Touch Wood 整亲睇医生 又要使钱点算好 ? (客户资讯)

保险的初衷是保障生活所需,市场上以投资产品为主,导致严重「保障缺口」,即所需保障与可用资源的差额愈来愈大。 Bowtie象徵贴心贴身,提供真正合身的「纯保障」自愿医保产品。 我们的信念是︰「刚好就是最好」。我们希望引领行业作出改变,变革传统的销售方式、简化投保、索偿程序与「魔鬼条款」。以科技减低成本,让市民以更低廉的价钱得到更佳保障。 购买 Bowtie 意外医疗保险「触木保」,因意外受伤引致的医疗开支,无论意外大小都能照顾你的需要! 小事保 - 门诊 (洗伤口、缝针等)、物理治疗、中医骨伤科、脊椎治疗 大事保 - MRI 扫描、住院治疗、外科手术,高达 $42 万医疗保障 超过 700 个受保工种 - 运动教练、纪律部队、职业司机等 <<< 網上申請 >>> (客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