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善用交通基建 配合未来发展

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在网志从海陆空三方面简介香港如何善用交通运输配合发展并促进与内地的互联互通,其中,机场新跑道已竣工。另外,局方将于下半年就铁路及主要干道策略性研究展开谘询。   以下是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7月9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   香港位处亚洲中心,坐拥大湾区庞大腹地,能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是香港得天独厚的显著优势。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上谈及,「一国两制」实践25年来,留下不少深刻启示,并提到四个必须,当中包括必须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我在上周网志简介了运输及物流局的工作方向。今日我会从航空、陆路交通和海运三方面,更详细阐述我们如何让香港的交通运输能配合未来发展、促进香港与内地进一步互联互通及支持物流业的发展。   第三跑道 准备就绪   中央明确支持香港提升其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及支持香港国际机场建设三跑道系统及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藉此推动建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深化大湾区合作,并为本地及大湾区的经济蓬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目标在2024年完成的三跑道系统,共有七项核心工程,建成后可令香港国际机场具备条件,持续带动本港及大湾区的人流及物流。当中最具标志性的新跑道已兴建完成,并于昨日开始接受航班升降,让本地及海外航空业界持份者,有秩序地熟习新跑道的运作程序及协作安排。中跑道的重新配置工程,连同其他核心项目,包括扩建二号客运大楼、兴建T2客运廊、新旅客捷运系统及行李处理系统等工程亦会随即展开。香港国际机场预计在2035年可达到处理年客运量1.2亿人次、年货运量1,000万公吨的目标。   深化大湾区合作 推进人流物流   香港国际机场自2009年开始,一直是全球最繁忙的国际空运机场。去年,在国际机场协会的全球机场排名中,香港国际机场再次成为2021年全球最繁忙货运机场,全年总货运量达500万公吨,不单比2020年上升12.5%,更超过2019疫情前的480万公吨。   但为持续提升香港机场的竞争力,香港机场管理局从未松懈。客运方面,海天中转大楼正全速兴建,为往来大湾区和香港机场之间的旅客,提供直接转机设施。   货运方面,机管局正透过三管齐下的策略,包括加强香港机场为大湾区国际货运枢纽的功能、把握跨境电子商贸机遇及发展高增值货运,巩固其领先地位,当中包括发展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之间的海空货物联运服务。   此外,我们与机管局亦正积极跟进与广东省和珠海的合作,共同打造一个高端航空产业群,结合港珠两地优势和加强两个机场之间的协同效应,并会继续积极协助机管局逐步落实其机场城市愿景。而香港国际航空学院亦会为香港、国家以至周边地区培育航空业人才。   以铁路为骨干 提升本地和跨境运输基建   陆路运输方面,我们会继续以铁路为公共运输系统的骨干,按基建先行及创造容量的规划方式,尽速规划、建设和提升本地和跨境运输基建设施,继续推行更多智慧交通措施,照顾社会大众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同时进一步完善香港与内地之间的交通联系,便利香港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升香港竞争力。   为构建「轨道上的大湾区」,港深政府正透过推动港深跨界轨道基础设施建设专班跟进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北环线支线,以及优化罗湖管制站及其交通接驳事宜三个项目的推展工作。其中,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的首阶段研究预计于本年内完成,随后会展开次阶段研究。   各个本地铁路项目亦正积极有序地推进,其中东涌线延线、屯门南延线和北环线第一期古洞站的铁路方案,自2021年年底起已陆续刊宪。洪水桥站的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亦已经展开。   除了铁路,我们正紧密推展六号干线东段的将军澳---蓝田隧道,以及接驳其东面的将军澳跨湾连接路的建造工程,以期两个项目可于今年同步开通。我们亦正全力推展六号干线余下项目,会因应新界西北的逐步发展,分阶段落实一系列道路基建项目。   展望将来,我们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整合《跨越2030年的铁路及主要干道策略性研究》的初步研究结果及展开谘询,当中包括连接北部都会区和香港其他区域的策略性铁路和道路的走线建议。   由智慧港口到高端高增值现代物流   在海运发展方面,我们将继续致力发展和巩固香港作为高增值海运服务中心和亚太区重要转运枢纽的地位,以继续保持香港港口效率高、连系性强和覆盖面广的优势,并推动航运和港口业更广泛于业务流程和运作上应用数码科技,以发展智慧港口措施。   我们亦致力通过改善基础设施、物色合适的用地、推广科技应用和加强人才培训等不同措施,积极推动高端高增值的现代物流发展,以应对市场对物流服务的日益万变的需求,提升香港物流业的竞争力。   我们会继续和业界通力合作,充分把握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纲要》所带来的机遇,继续致力发展和提升香港作为高增值海运服务中心的地位,以及巩固香港作为重要区域物流枢纽的角色。   过去一周,我与局内不同组别同事进行了多个工作会议,规划未来工作。运输及物流局的成立,让我们能更专注筹谋香港运输及物流业的发展,在这新起点上,我期待与更多业界朋友、广大市民见面,互相交流意见,为香港把握新机遇,共谋献策。
http://dlvr.it/STdz8Y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食卫局欢迎首批产品在已简化的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注册审批流程下获批准在内地上市

    食物及卫生局(食卫局)今日(十二月三十一日)欢迎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药监局)公布在已简化的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注册及销售的审批流程下获批准在内地上市的首批产品。     自广东省药监局在今年八月公布关于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注册及销售的审批流程的安排后,特区政府一直与内地有关当局保持紧密联系,并积极向香港中成药业界推广有关措施。获批准在内地上市的首批产品共有三项,其中两项产品在香港制造及注册,另外一项产品则在澳门制造,亦有在香港注册。     食卫局局长陈肇始教授表示:「特区政府十分感谢中央政府及广东省药监局对香港中医药发展的大力支持,令有关措施得以顺利推展。特区政府欣悉自广东省药监局于二○二一年九月正式开始接受注册申请后,短时间内已有香港中成药产品受惠于有关措施,获广东省药监局批准在大湾区注册以供在内地销售。广东省药监局正在陆续处理更多申请,预料将有更多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可透过有关措施在大湾区注册及销售,大大缩短审批时间及简化程序。有关措施能便利香港中成药制造商开拓市场,长远亦能为香港中成药『走出去』创造优良条件。」     为推进大湾区中医药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二○二○年九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当中与香港相关的主要措施包括:以香港发展首家中医医院为契机,成立大湾区中医医疗联合体和中医医院集群;推动香港中医师在内地公立医疗机构执业;充分发挥香港中药检测中心的优势,发展成中药检测和质量控制科研的国际中心;以及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的注册审批流程等。     另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二○二○年十一月公布《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委托广东省药监局开展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的进口注册流程的工作。广东省药监局于二○二一年八月二十七日发布关于简化在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注册审批流程的公告。经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批准注册而在香港使用五年以上的传统外用中成药的注册持有人,可透过简化流程,向广东省药监局提交注册申请,成功获审批的中成药可在内地销售。   完 2021年12月31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9时32分

防疫基金向客运业提供补贴

因应第五波疫情和社交距离措施,本地及跨境客运业的经营环境受到沉重打击。政府透过第六轮防疫抗疫基金向运输业提供补贴,协助业界应对当前经营压力。   就本地非专营公共巴士、学校私家小巴、本地出租汽车、跨境巴士、跨境出租汽车、的士和红色小巴,合资格登记车主可获每辆车一笔过三万元非实报实销补贴。运输署会发信通知车主申领补贴详情,并在完成核实车主提交的资料后一至两个月内以自动转帐形式发放补贴。   公共小巴(专线)服务客运营业证持有人也可获每辆绿色小巴一笔过三万元非实报实销补贴。截至昨日,运输署收到159份申请,涉及3,188辆绿色小巴,该署已陆续向申请获批的持证人发放补贴。   街渡方面,合资格营办商可就每艘用于街渡航线的船只获发一笔过两万元非实报实销补贴,运输署已陆续发信通知各街渡营办商有关补贴的安排。   至于跨境渡轮,每艘合资格船只的营办商可获一笔过50万元非实报实销补贴。海事处已致函通知营办商,并会在完成核实对方提交的资料后陆续发放补贴。   查询可发电邮至运输署或海事处,或致电2547 1312联络后者。   http://dlvr.it/SMm23w

Touch Wood 整亲睇医生 又要使钱点算好 ? (客户资讯)

保险的初衷是保障生活所需,市场上以投资产品为主,导致严重「保障缺口」,即所需保障与可用资源的差额愈来愈大。 Bowtie象徵贴心贴身,提供真正合身的「纯保障」自愿医保产品。 我们的信念是︰「刚好就是最好」。我们希望引领行业作出改变,变革传统的销售方式、简化投保、索偿程序与「魔鬼条款」。以科技减低成本,让市民以更低廉的价钱得到更佳保障。 购买 Bowtie 意外医疗保险「触木保」,因意外受伤引致的医疗开支,无论意外大小都能照顾你的需要! 小事保 - 门诊 (洗伤口、缝针等)、物理治疗、中医骨伤科、脊椎治疗 大事保 - MRI 扫描、住院治疗、外科手术,高达 $42 万医疗保障 超过 700 个受保工种 - 运动教练、纪律部队、职业司机等 <<< 網上申請 >>> (客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