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守好国安底线 同心合力谋发展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香港在维护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方面有「稳」和「进」两大要务,即维护高水平安全,以底线思维做好防御,以及力促高质量发展,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外围环境并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所需。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8月11日在香港华菁会2022年「国安家好」论坛的致辞:   李中主席(香港华菁会主席李中)、梁定邦博士(亚洲国际法律研究院主席、华南(香港)国际仲裁院董事局主席梁定邦)、各位律政司的同事、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活动。香港华菁会继去年10月首次举办「国安家好」论坛后,今天再度举办论坛,持续向香港的广大青年宣传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以及《香港国安法》实施的进展和成果。在此,我首先要向华菁会为筹办这次论坛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律政司同事对活动的支持,表示衷心的赞赏和感谢。   以前我们谈国家安全,有些人会觉得离香港比较遥远,又或不甚了解其重要性。但是2019年下半年出现黑暴冲击,其本质是要颠覆国家对香港的主权,挑战「一国两制」的原则,严重打击了香港的经济、损害香港的营商和投资环境。当时香港的动荡和乱象就清楚告诉我们:没有国家安全,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社会稳定都会沦为空谈。   随着国安法在2020年中实施,香港社会迅速回复安宁稳定,优越的营商环境得以恢复。随后香港选举制度的完善,令「爱国者治港」原则得以全面落实,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可以齐心合力,集中精神处理社会、经济及民生问题。新一届特区政府在今年7月上任后,在中央的坚实支持、行政长官的有力领导下,正全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开启良政善治新篇章。   事实上,国安法实施至今两年,香港的新股集资额接近6,600亿元,比实施前两年为高;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额超过1,500亿元,较国安法实施前的12个月高出近六成。香港的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总值于2021年年底达到35.5万亿元,较2019年年底增加了超过两成。香港银行2022年6月的存款总额超过15万亿元,亦较2020年6月国安法实施前增加8.3%。今年3月公布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香港作为全球领先金融中心的地位与实力再次获得肯定,总排名维持亚洲第一、全球第三位,仅次于纽约及伦敦。这些数字和事实都反映在社会回复稳定后,投资者的信心得以进一步巩固。   实施国安法和完善选举制度,巩固了「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的基础,香港已从由乱转治进入由治及兴的新里程。然而,香港正处于百年未见并正深刻变化的国际大格局中,面对极为复杂多变的外围政经环境。最近的俄乌冲突就让我们清楚看见一些国家如何无所不用其极,运用经济和金融手段,横蛮地打击对手。美国最近也不负责任地在台湾问题上挑衅我国,令地区局势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如何在不稳定的世界大局中,抓紧让我们可以行稳致远的发展之路呢?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七一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所以香港的发展不能偏离国家的整体发展利益,香港必须维护好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同时,我们也要深刻理解「国家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是国家安全的保障」这个根本道理。   从经济和金融层面而言,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有两大要务。第一,是「稳」,就是维护高水平安全,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看发展,不断增强风险意识,以底线思维做好各种防御的准备和预案。第二,是「进」,就是力促高质量发展,提升经济的弹性和韧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外围环境,同时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所需。   在「稳」的方面,守好香港的金融安全是我们的重要任务。香港外汇储备充足,拥有稳健成熟的监管制度及风险监测机制,金融体系建立了强大的缓冲和坚固的抗震力。特区政府也致力做好上层统领工作,协调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通过全天候、跨市场、联动式的监测系统,持续监察市场是否有异动、有否出现系统性风险的迹象,并对不同金融机构进行定期及不定期的实地审查和压力测试。特区政府亦一直与内地相关部委保持紧密沟通,同心协力维护金融稳定,保障国家的金融安全。   在「进」的方面,我们要牢记习近平主席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到的「四个必须」,其中一个就是必须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包括普通法制度;市场化及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与国际接轨的监管制度;丰富的人才资源;货物、资讯和资金的自由流通等。香港凭借这些优势,必然可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中,继续担当好国家的门户和桥梁角色,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助力国家更高质量发展。   在这个大背景下,香港要巩固和继续发展好传统优势产业,同时丰富产业发展,金融是我们的优势产业,我们未来要积极推进香港作为国家金融发展改革的试验田和防火墙的角色,助力国家金融迈向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在这个方面,香港在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为优质中概股提供可靠国际上市平台、推进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等方面,实在是大有可为。联系好中外金融市场,不但对香港有利,对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和安全亦相当重要。   另一方面,要丰富香港的产业发展,为香港的经济增长增添动能、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就业机会。其中,创新科技是当中重要的一环。过去五年特区政府在发展创科方面已投放了1,500亿元,创科产业的生态系统已日渐成熟。特区政府也正着力推动数字化经济向前,我们在今年6月成立了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透过汇集业界精英和专家学者等各方智慧,致力为香港勾划发展数字化经济的蓝图。   同时,我们亦要时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致力令发展的成果更普惠包容。近年,在金融层面,我们积极推出年金计划、通胀挂钩债券、银色债券,以至是开启零售绿债等,都是本着这个精神。我们在酝酿、制订和推行其他经济政策措施时,都会本着这个理念。因为把发展的成果更好地共享,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稳定。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虽然香港已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但在风起云涌的国际大变局下,香港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统筹和兼顾好安全和发展,守好国家安全的底线,同心合力谋发展。我深信,凭着我们的共同努力,香港必定能更稳步向前,我们未来发展的基础也必定会更巩固。   最后,我祝愿今日的论坛圆满成功,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身体健康、事业宏达。谢谢大家!
http://dlvr.it/SWRsHr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细味乡情 乡郊办推公众项目

环境保护署辖下乡郊保育办公室推出活「昔」新「乡」活动,鼓励市民探索香港偏远乡郊地区,体验村落的人情味,与自然生态为友。   此项目是庆祝香港特区成立25周年的活动之一,内容包括摄影及短片创作比赛和网上导赏团。   其中,摄影及短片创作比赛以「留得住的过去」为题,让市民透过镜头发掘和表达香港乡郊地区自然独特一面,从而提升大众对乡郊保育的意识。比赛设小学组、中学组和公开组,即日起至7月11日接受报名,得奖作品将在设于中环街市的「捉得到的未来」展览中展示。   网上导赏团主题为「看得见的现在」,即日起可在网上报名参与。在资深导游带领下,市民可于线上游览荔枝窝、沙罗洞、深涌和谷埔,了解香港乡郊地区源远流长的文化和不同自然生态。 http://dlvr.it/SNQY7h

食卫局欢迎首批产品在已简化的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注册审批流程下获批准在内地上市

    食物及卫生局(食卫局)今日(十二月三十一日)欢迎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药监局)公布在已简化的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注册及销售的审批流程下获批准在内地上市的首批产品。     自广东省药监局在今年八月公布关于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注册及销售的审批流程的安排后,特区政府一直与内地有关当局保持紧密联系,并积极向香港中成药业界推广有关措施。获批准在内地上市的首批产品共有三项,其中两项产品在香港制造及注册,另外一项产品则在澳门制造,亦有在香港注册。     食卫局局长陈肇始教授表示:「特区政府十分感谢中央政府及广东省药监局对香港中医药发展的大力支持,令有关措施得以顺利推展。特区政府欣悉自广东省药监局于二○二一年九月正式开始接受注册申请后,短时间内已有香港中成药产品受惠于有关措施,获广东省药监局批准在大湾区注册以供在内地销售。广东省药监局正在陆续处理更多申请,预料将有更多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可透过有关措施在大湾区注册及销售,大大缩短审批时间及简化程序。有关措施能便利香港中成药制造商开拓市场,长远亦能为香港中成药『走出去』创造优良条件。」     为推进大湾区中医药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二○二○年九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当中与香港相关的主要措施包括:以香港发展首家中医医院为契机,成立大湾区中医医疗联合体和中医医院集群;推动香港中医师在内地公立医疗机构执业;充分发挥香港中药检测中心的优势,发展成中药检测和质量控制科研的国际中心;以及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的注册审批流程等。     另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二○二○年十一月公布《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委托广东省药监局开展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的进口注册流程的工作。广东省药监局于二○二一年八月二十七日发布关于简化在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注册审批流程的公告。经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批准注册而在香港使用五年以上的传统外用中成药的注册持有人,可透过简化流程,向广东省药监局提交注册申请,成功获审批的中成药可在内地销售。   完 2021年12月31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9时32分

青年委员自荐计划展开招募

第五期青年委员自荐计划招募工作展开,参与委员会数目为15个,下月15日截止申请。   15个委员会包括大屿山保育基金谘询委员会、中药研究及发展委员会、古物谘询委员会、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香港物流发展局等。每个委员会的委任名额为两名。   年龄介乎18至35岁,诚心为社会服务、对有关政策范畴有一定认识、分析和沟通能力良好的青年可自荐为委员。   自荐计划申请表和详情载于民政事务局网页,申请人须以不多于600字的文字或不长于三分钟的影片或录音,以中文或英文阐述自己适合获委任为委员的原因。评审小组会举行面试;视乎实际申请数目,评审工作将于第四季完成。   民政事务局表示,目前为止,获委任至谘询及法定组织的青年担任约440个职位。谘询及法定组织青年成员整体比例已从2017年年底的7.8%升至去年年中14.8%,非常接近本届政府订下15%的目标。 http://dlvr.it/SK3g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