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把握最好时机 发展第三代互联网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网志表示,为了让第三代互联网稳慎走好创新发展的道路,政府将采取适当监管和推动发展两者并重的策略,在6月首先引入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并正研究稳定币等的监管,确保虚拟资产行业可持续和负责任发展。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4月9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   这几天正值复活节假期的长周末,大家也许都安排了不同活动与亲友相聚,或在忙碌的生活中稍稍放松充电。新一期的消费券将在下周日发放,加上「开心香港」系列活动启动在即,两箭并发有望为本地零售及餐饮市道带来新的刺激,进一步巩固经济复苏势头。   随着香港社会复常、全面恢复对外联系,我们要乘势而上、齐心合力,为香港经济发展全力开拓新的赛道、打拼出新的优势。   我在财政预算案提出推动香港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方向,当中数字经济和第三代互联网(Web3)的应用,都极具发展潜力,并已引发了社会的正面回响。单是今个星期,就有最少四个与Web3、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相关的大型研讨会或嘉年华活动在本港举行,当中个别活动更预计有超过一万人次实体参与。   本周四、周五特区政府和数码港将一连两天联合举办2023数字经济峰会,主题为「蜕变前行 共创智能未来」,将汇聚创科、Web3、金融、专业服务、环保、商贸、工业和学术等多个界别的代表。峰会特设六大专题论坛,一同解构智慧城市、数据创新、金融科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Web3、智慧出行以及新型工业化等未来趋势,剖析相关的全球及区域发展前景。   另一场以Web3为主题的嘉年华则由业内人士主办,今年是首次在香港举行,反映香港就Web3提出的愿景和发展策略已引起业界人士巨大兴趣。该活动将聚焦Web3和区块链技术发展、Web3的热门应用、全球相关规管情况等议题,为全球Web3的前沿发展搭建交流共进的平台。   本周活动频密,不少Web3龙头企业或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和高层管理人员,将会云集香港参会,包括Web3基建设施、交易平台、虚拟资产、钱包及支付工具、网络安全审计,以及创投基金等代表,有业界人士形容连串活动的阵容俨如业界的武林大会。   事实上,全球就Web3发展的比拼也正在深化,互相较量的是谁可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营造出容让应用和创新的最大空间。不论是在现有基础上的改革,还是颠覆性的创新,其终极目标都离不开为现实生活和实体经济解决痛点,以及提升效率,并推动更包容、更普惠的发展。例如,如何利用代币化技术为债券巿场解决长久以来的交易透明度痛点,以至助力绿色金融下一阶段的创新;又例如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简化供应链和贸易的交易过程、降低成本等。这些现实场景的应用,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引领创新。   当然,过去一段时间虚拟资产巿场大幅波动,最近也有虚拟资产交易所倒闭,让社会上一些人对Web3的前景感到怀疑。然而,我们认为这正是推动Web3发展的最好时机。   回想起2000年初,全球也经历过科网兴起至泡沫爆破。在这个周期后,巿场参与者变得更为冷静,在投机炒作退潮后,剩下来有实力的参与者会更专注比拼技术创新、实际应用和价值创造,贡献于提升实体经济的质量,这是互联网科技产业走过的历程。   我相信,Web3也正在经历同样的过程。下一阶段,巿场参与者需要更深入发展区块链技术,让其透明、高效、安全、去中介化、去平台化、低成本的特点和优势找到更广泛的应用场景、解决更多现有商业模式的痛点乃至打破垄断等问题,让用户可更广泛分享数据的经济价值,并为实体经济带来跨越式的进步。   为了让Web3稳慎走好创新发展的道路,我们将采取适当监管和推动发展两者并重的策略。在适当监管方面,我们除了确保金融安全、防范系统风险外,也会做好投资者教育和保护,以及反洗黑钱等方面的工作。在相同活动、相同风险、相同监管的原则下,我们将在今年6月首先引入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亦正研究稳定币等监管,确保虚拟资产行业可持续和负责任发展。   另外,我在新一份预算案中拨款5,000万元予数码港,以加速推动本港Web3生态圈的发展,包括举办国际大型研讨会,让业界和企业更好掌握前沿发展,推动跨界别业务合作,以及举办更多青年工作坊等。   创新和技术变革的路途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即使锁定了发展方向,实际的路径还得靠一步一步踏实地走出来;坚持尝试才能找到新的方案、新的出路。我期待数场大型论坛,能为数字经济和Web3发展带来更多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为未来的实践路径作更有前瞻性、更具体的探索,助力我们在新赛道、新领域中守正创新、稳慎前行。
http://dlvr.it/SmCNjP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细味乡情 乡郊办推公众项目

环境保护署辖下乡郊保育办公室推出活「昔」新「乡」活动,鼓励市民探索香港偏远乡郊地区,体验村落的人情味,与自然生态为友。   此项目是庆祝香港特区成立25周年的活动之一,内容包括摄影及短片创作比赛和网上导赏团。   其中,摄影及短片创作比赛以「留得住的过去」为题,让市民透过镜头发掘和表达香港乡郊地区自然独特一面,从而提升大众对乡郊保育的意识。比赛设小学组、中学组和公开组,即日起至7月11日接受报名,得奖作品将在设于中环街市的「捉得到的未来」展览中展示。   网上导赏团主题为「看得见的现在」,即日起可在网上报名参与。在资深导游带领下,市民可于线上游览荔枝窝、沙罗洞、深涌和谷埔,了解香港乡郊地区源远流长的文化和不同自然生态。 http://dlvr.it/SNQY7h

食卫局欢迎首批产品在已简化的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注册审批流程下获批准在内地上市

    食物及卫生局(食卫局)今日(十二月三十一日)欢迎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药监局)公布在已简化的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注册及销售的审批流程下获批准在内地上市的首批产品。     自广东省药监局在今年八月公布关于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注册及销售的审批流程的安排后,特区政府一直与内地有关当局保持紧密联系,并积极向香港中成药业界推广有关措施。获批准在内地上市的首批产品共有三项,其中两项产品在香港制造及注册,另外一项产品则在澳门制造,亦有在香港注册。     食卫局局长陈肇始教授表示:「特区政府十分感谢中央政府及广东省药监局对香港中医药发展的大力支持,令有关措施得以顺利推展。特区政府欣悉自广东省药监局于二○二一年九月正式开始接受注册申请后,短时间内已有香港中成药产品受惠于有关措施,获广东省药监局批准在大湾区注册以供在内地销售。广东省药监局正在陆续处理更多申请,预料将有更多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可透过有关措施在大湾区注册及销售,大大缩短审批时间及简化程序。有关措施能便利香港中成药制造商开拓市场,长远亦能为香港中成药『走出去』创造优良条件。」     为推进大湾区中医药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二○二○年九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当中与香港相关的主要措施包括:以香港发展首家中医医院为契机,成立大湾区中医医疗联合体和中医医院集群;推动香港中医师在内地公立医疗机构执业;充分发挥香港中药检测中心的优势,发展成中药检测和质量控制科研的国际中心;以及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的注册审批流程等。     另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二○二○年十一月公布《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委托广东省药监局开展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的进口注册流程的工作。广东省药监局于二○二一年八月二十七日发布关于简化在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注册审批流程的公告。经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批准注册而在香港使用五年以上的传统外用中成药的注册持有人,可透过简化流程,向广东省药监局提交注册申请,成功获审批的中成药可在内地销售。   完 2021年12月31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9时32分

青年委员自荐计划展开招募

第五期青年委员自荐计划招募工作展开,参与委员会数目为15个,下月15日截止申请。   15个委员会包括大屿山保育基金谘询委员会、中药研究及发展委员会、古物谘询委员会、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香港物流发展局等。每个委员会的委任名额为两名。   年龄介乎18至35岁,诚心为社会服务、对有关政策范畴有一定认识、分析和沟通能力良好的青年可自荐为委员。   自荐计划申请表和详情载于民政事务局网页,申请人须以不多于600字的文字或不长于三分钟的影片或录音,以中文或英文阐述自己适合获委任为委员的原因。评审小组会举行面试;视乎实际申请数目,评审工作将于第四季完成。   民政事务局表示,目前为止,获委任至谘询及法定组织的青年担任约440个职位。谘询及法定组织青年成员整体比例已从2017年年底的7.8%升至去年年中14.8%,非常接近本届政府订下15%的目标。 http://dlvr.it/SK3g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