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基础建设

香港和内地关系密切,往来交通网络发达,口岸设备完善,交流频繁。陆路口岸包括罗湖、落马洲支线、红_、深圳湾、落马洲(皇岗)、沙头角、文锦渡、高铁西九龙站、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出入境人流近年节节上升。2019年,单是经陆路口岸往返内地出入境人次已超过2亿3600万,即每日超过64万人次。

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连接国家高速铁路网,大幅缩短往来香港与深圳、广州,以至珠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的时间,巩固香港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截至2019年6月,高铁香港段每日平均乘客量超过54 000人次,周末平均乘客量超过65 000人次。

港珠澳大桥运作畅顺,车流陆续增加。特区政府一直与粤澳政府商讨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增加大桥跨境车辆配额数目,目前大桥粤港跨境私家车配额(香港跨境私家车)总数已达14 500个;行走另外四个连接深圳的跨境陆路口岸的33 000辆香港跨境私家车亦可免手续试用大桥往返香港和珠海两年。广东省公安厅由2019年4月15日起对往来粤港两地的跨境私家车配额制度采取新管理措施,包括放宽配额的申请准则和加强配额管理。

香港与深圳边界的第七个陆路过境口岸 - 莲塘/香园围口岸,备有「人车直达」设施,连接深圳东部过境高速,将可令跨境人流和物流更畅顺及有效地运作,并有助纾缓现有口岸的繁忙情况,对香港长远经济发展具策略重要性。新口岸亦是粤港澳大湾区强化跨境交通联系其中一项重点基建设施,有助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大格局下,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人流和物流,推动经济发展及地区合作。粤港两地政府已同意在香园围口岸开通前发放2 000个香港配额及200个内地配额。广东省公安厅於2019年6月12日起受理新办粤港跨境私家车行走香园围口岸配额申请。

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深圳交警局协同邮政、医院部门2019年6月起在深圳湾口岸开通深圳湾警医邮服务站,为港人一站式办理与驾驶证有关的11项业务。

高铁香港段、港珠澳大桥和莲塘/香园围口岸三项重大跨境基建,大大提升香港口岸应对跨境旅客不断增加的能力,加上联系珠江口两岸交通基建,如南沙大桥和深中通道等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大湾区互联互通,并为吸引海内外人才到大湾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高铁香港段

  • 2018年9月开通
  • 连接现时超过30 000公里的国家高铁网络
  • 无须转车直达58个内地站点
  • 由西九龙站出发最快行车时间:
  • 约14分钟可直达福田
  • 约18分钟可直达深圳北
  • 约46分钟可直达广州南


港珠澳大桥

  • 2018年10月开通
  • 由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全长41.6公里,加上13.4公里的珠海连接线,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桥隧组合跨海通道
  • 往来珠海与葵青货柜码头的行车时间由约3.5小时缩减至约75分钟
  • 往来珠海与香港国际机场的行车时间由约4小时缩减至约45分钟
  • 将珠三角西部纳入香港3小时车程可达范围内


莲塘/香园围口岸

  • 2020年8月启用
  • 港深边界第七个陆路口岸
  • 备有「人车直达」设施
  • 由香港大埔至深圳龙岗的平均行车时间由约53分钟缩减至约31分钟
  • 预计新口岸每天可处理车辆17 850架次,旅客30 000人次
  • 2019年5月,连接口岸与粉岭公路的香园围公路通车


南沙大桥

  • 2019年4月通车
  • 总长度约13公里,是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钢箱梁悬索桥
  • 连接珠江两岸的重要过江通道
  • 东莞到番禺的交通距离至少拉近10公里


深中通道

  • 预计2024年通车
  • 全长约24公里,集「隧、岛、桥、水下互通」于一体
  • 通过连接线实现在深圳、中山和广州南沙登陆
  • 采用速度每小时100公里的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
  • 连接珠三角「深莞惠」与「珠中江」间唯一的公路直连通道
  • 深圳至中山的行车时间由约2小时缩减至约20分钟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细味乡情 乡郊办推公众项目

环境保护署辖下乡郊保育办公室推出活「昔」新「乡」活动,鼓励市民探索香港偏远乡郊地区,体验村落的人情味,与自然生态为友。   此项目是庆祝香港特区成立25周年的活动之一,内容包括摄影及短片创作比赛和网上导赏团。   其中,摄影及短片创作比赛以「留得住的过去」为题,让市民透过镜头发掘和表达香港乡郊地区自然独特一面,从而提升大众对乡郊保育的意识。比赛设小学组、中学组和公开组,即日起至7月11日接受报名,得奖作品将在设于中环街市的「捉得到的未来」展览中展示。   网上导赏团主题为「看得见的现在」,即日起可在网上报名参与。在资深导游带领下,市民可于线上游览荔枝窝、沙罗洞、深涌和谷埔,了解香港乡郊地区源远流长的文化和不同自然生态。 http://dlvr.it/SNQY7h

食卫局欢迎首批产品在已简化的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注册审批流程下获批准在内地上市

    食物及卫生局(食卫局)今日(十二月三十一日)欢迎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药监局)公布在已简化的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注册及销售的审批流程下获批准在内地上市的首批产品。     自广东省药监局在今年八月公布关于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注册及销售的审批流程的安排后,特区政府一直与内地有关当局保持紧密联系,并积极向香港中成药业界推广有关措施。获批准在内地上市的首批产品共有三项,其中两项产品在香港制造及注册,另外一项产品则在澳门制造,亦有在香港注册。     食卫局局长陈肇始教授表示:「特区政府十分感谢中央政府及广东省药监局对香港中医药发展的大力支持,令有关措施得以顺利推展。特区政府欣悉自广东省药监局于二○二一年九月正式开始接受注册申请后,短时间内已有香港中成药产品受惠于有关措施,获广东省药监局批准在大湾区注册以供在内地销售。广东省药监局正在陆续处理更多申请,预料将有更多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可透过有关措施在大湾区注册及销售,大大缩短审批时间及简化程序。有关措施能便利香港中成药制造商开拓市场,长远亦能为香港中成药『走出去』创造优良条件。」     为推进大湾区中医药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二○二○年九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当中与香港相关的主要措施包括:以香港发展首家中医医院为契机,成立大湾区中医医疗联合体和中医医院集群;推动香港中医师在内地公立医疗机构执业;充分发挥香港中药检测中心的优势,发展成中药检测和质量控制科研的国际中心;以及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大湾区的注册审批流程等。     另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二○二○年十一月公布《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委托广东省药监局开展简化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的进口注册流程的工作。广东省药监局于二○二一年八月二十七日发布关于简化在香港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注册审批流程的公告。经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批准注册而在香港使用五年以上的传统外用中成药的注册持有人,可透过简化流程,向广东省药监局提交注册申请,成功获审批的中成药可在内地销售。   完 2021年12月31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9时32分

青年委员自荐计划展开招募

第五期青年委员自荐计划招募工作展开,参与委员会数目为15个,下月15日截止申请。   15个委员会包括大屿山保育基金谘询委员会、中药研究及发展委员会、古物谘询委员会、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香港物流发展局等。每个委员会的委任名额为两名。   年龄介乎18至35岁,诚心为社会服务、对有关政策范畴有一定认识、分析和沟通能力良好的青年可自荐为委员。   自荐计划申请表和详情载于民政事务局网页,申请人须以不多于600字的文字或不长于三分钟的影片或录音,以中文或英文阐述自己适合获委任为委员的原因。评审小组会举行面试;视乎实际申请数目,评审工作将于第四季完成。   民政事务局表示,目前为止,获委任至谘询及法定组织的青年担任约440个职位。谘询及法定组织青年成员整体比例已从2017年年底的7.8%升至去年年中14.8%,非常接近本届政府订下15%的目标。 http://dlvr.it/SK3g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