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市,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根据广东省及香港和澳门特区政府提供的最新数据,2020年大湾区的总人口已经超过8 600万,地区生产总值达16,688亿美元。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坚持改革开放肩负重大意义。目标是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充分发挥三地综合优势,促成区内的深度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2017年7月1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见证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为大湾区建设订下合作目标和原则,亦确立合作的重点领域。中央相关部委和三地政府一直以创新开放的思维寻求政策突破,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香港作为大湾区内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城市,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航空枢纽,专业服务享誉全球,加上「一国两制」的双重优势,在大湾区建设担当重要角色,一方面促进和支持区内经济发展,提升大湾区在国家双向发展中的角色和功能,同时便利香港优势产业在大湾区的发展,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
由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任主席、成员包括所有司局长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督导委员会」,全面统筹香港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事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亦设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并委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落实有关工作。重点包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便利香港优势产业落户大湾区,以及通过政策创新突破和便利香港居民在大湾区学习、就业和生活的措施,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强大湾区内城市互联互通。
国家於2019年2月18日正式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标志著大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区会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从而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为香港社会各界,特别是年轻人,带来发展新机遇。
环境保护署辖下乡郊保育办公室推出活「昔」新「乡」活动,鼓励市民探索香港偏远乡郊地区,体验村落的人情味,与自然生态为友。 此项目是庆祝香港特区成立25周年的活动之一,内容包括摄影及短片创作比赛和网上导赏团。 其中,摄影及短片创作比赛以「留得住的过去」为题,让市民透过镜头发掘和表达香港乡郊地区自然独特一面,从而提升大众对乡郊保育的意识。比赛设小学组、中学组和公开组,即日起至7月11日接受报名,得奖作品将在设于中环街市的「捉得到的未来」展览中展示。 网上导赏团主题为「看得见的现在」,即日起可在网上报名参与。在资深导游带领下,市民可于线上游览荔枝窝、沙罗洞、深涌和谷埔,了解香港乡郊地区源远流长的文化和不同自然生态。 http://dlvr.it/SNQY7h